返回網站

給生命一個機會

by 魏棻卿 諮商心理師

有個美國網站突發奇想,邀請讀者們分享從心理治療師口中得到的「最難忘建議」,並且為文公布了出來,希望可以啟發到其他讀者。看了網站列舉的一些內容,確實,其中有不少觀點,我也曾經在諮商室裡跟來談者分享過。

 

但有趣的來了!如果心理師的工作,只是在諮商室裡跟來談者提出這些建議,來談者的心裡就疏通了,那麼心理師這個職業的養成條件,便無需大費周章唸三年研究所,過程中還要完成各一年的兼職實習和全職實習,並且在畢業後考取國家高考執照,執業後,還要不斷投入專業課程的進修。

 

在此同時,來談者也不用花費千把塊的諮商費,只要拿起手機閱讀一些心理治療相關的文章,或是到市面買一些相關的書,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……

 

所以結論就是,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的進行,乃至於在諮商歷程中的各種心理轉折,並非三言兩語就能道盡或作為表徵。

 

治療過程中,除了有多元觀點的相互激盪,更重要的是,人(來談者)與人(心理師)之間的那份心靈連結和共鳴,有時,心理師還必須以一種超然的涵容姿態,善待來談者自覺或不自覺展露出來的攻擊驅力,進而把它轉化成療癒因子,協助來談者跳脫僵化、具破壞性的人際模式。

 

唯有生命能夠影響生命。儘管百花爭鳴的心理治療學派,在理論基礎和實務應用面各有所長,但終究都只是心理師的輔助工具,真正重要且帶來療效的,還是坐在來談者面前的那個「人」。我想這也就是為什麼,諸多心理教科書皆不忘強調,心理師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治療工具。

 

為文分享這些,目的不在高舉自己,而是想讓有意尋求心理諮商卻又退縮的你明白,心理諮商的本質,並不是一個「不斷建議你該怎麼想」的過程,而是一個陪你一起自我探索、理解、接納,繼而重拾生命力(甚或活出生命潛力)的成長歷程。

 

只可惜,對比於歐美國家的民眾,對於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已成常態,在台灣,仍有不少人對「心理諮商」感到抗拒,覺得那代表自己有病。

 

公開演講或寫書時,我常會比喻說,每個人都一樣會有免疫力變差而感冒(一如陷入憂鬱)的時候,如果症狀使你感到不舒服,那麼尋求藥物治療的同時,也要記得提升免疫力(即心理復原力),感冒才會盡快復元。

 

因應時下流行到健身房請教練帶領練重訓,我也會把心理諮商比喻成在上「心靈健身房」,這時心理師就像健身教練,協助你鍛鍊「心靈肌耐力」,讓你不會輕易被生活中的挫折壓垮;又或者,你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,那麼我就會告訴你,自我探索是一段旅程,心理師有時是你的嚮導、有時是你的旅伴,耐心陪伴你抵達想去的目的地。

 

但,最終決定你會不會走進諮商室的關鍵,不在於多麼生動比喻,而是你有多渴望擁有一個開展性或創造性的人生!

 

在我的眼中,每一個能夠直面人生困境、願意揭露內心脆弱的人,都是值得尊敬的生命勇者!所以不用害怕求助,給生命一個機會,生命自然也會回報你一個值得通往的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