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居家防疫像拘禁--避免身心俱疲小技巧

By 葉益誌 諮商心理師

  自從五月中開始三級警戒之後,台灣本土病例不斷增加,停班不停課的政策,工作領域開始與家庭領域重疊,工作與休息的領域重疊,增加了更多的疲憊。

工作與休閒分不清

  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小明,因為疫情的關係開始居家辦公。在疫情之前,小明最晚大約都在七點左右離開公司,離開公司之後,他就可以好好地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之中。但現在自己居家的電腦成為了上班地點之後,小明已經幾週沒有玩網路遊戲了,因為網路上班的關係,主管甚至會在下班時間召開會議。凡此種種,都讓小明覺得越來越痛苦,晚上工作完甚至開始失眠,心情越來越糟,偶爾看著窗外的街道,卻閃過一絲跳下去的念頭。

居家防疫像拘禁

  因疫情關係,最近小美開始居家辦公,原以為只是換個環境工作,沒料到卻是惡夢開始。小美的父母都已退休在家,平常小美下班已晚,兩老隨即上前噓寒問暖,話題總離不開小美老大不小、該結婚生子的事,小美敷衍兩句就趕緊上床就寢。但居家辦公後,相處時間拉長,小美更是被疲勞轟炸,從擔心小美工作太多傷身,到該學習下廚以備出嫁等等,小美既要完成工作,還得應付兩老,連房間整理、吃飯時間都得被干涉。諸如此類的小事情,讓小美痛苦不堪,嚴重影響工作效率。

寒冬中的刺蝟

  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:「人就像寒冬裡的刺蝟,互相靠得太近,會覺得刺痛;彼此離得太遠,卻又會感覺寒冷。」正好描述出目前疫情下的社會縮影,許多生活型態的改變,構成了暫時性的不安與焦慮,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痛苦,往往又讓焦慮越演越烈。

變動的環境反而影響效率

  環境的穩定與一致讓人感到安心,不用擔憂工作以外的事情;但一旦家庭與辦公環境出現重疊,就必須要求人們調動更多的心理資源去同時處理。這些都會讓個人的壓力驟增。

壓力的惡性循環

  根據心理學中的葉杜二氏法則(Yerkes-Dodson Law),恰到好處的壓力會讓人有極佳的工作表現,但過大的壓力便嚴重影響了個人的工作效率。原本疫情就已經讓整體環境的不安升高,而人的辦公環境變動,更加大了個人的主觀壓力。

  當人處在一種高度壓力賀爾蒙的狀態,腦中的杏仁核不斷釋放焦慮的訊號,擔憂與焦慮不斷從心底湧出,心理資源就只能處理源源不絕的焦慮,像是遍地烽火的國家,大腦陷入無政府狀態。一旦進入此種惡性循環後,心理能量便多半耗損在處理內心焦慮上,輕則影響工作效率,重則導致一般適應綜合症(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, GAS)。

  但如果處於上述兩個例子中的你,又該如何排解這難受又焦慮的感受呢?以下提供幾點參考:

運動

  壓力或負面情緒增加時,身體會啟動一系列的壓力荷爾蒙來因應,腦內中的杏仁核會不斷發出焦慮的訊號,像是響個不停的鬧鐘。國內外已經有許多研究證實,運動能夠讓大腦中的杏仁核活動緩和下來。如果在國外的員工,或許可以利用居家的運動器材,進行簡單的跑步;或是看Youtube上的有氧運動影片,跟著教練一起運動。

瑜珈

  瑜珈雖然也是一種運動,但相對跑步或有氧運動,瑜珈更重視的是呼吸的節奏,身體與心(大腦)之間的連結。最近科學界發現一種新的生理指標,稱作心跳變異率(Heart Rate Variability, HRV)。我們在吸氣時會刺激交感神經,心跳加速;呼氣時會刺激副交感神經,心跳減慢。當這兩者平衡時,人的大腦處在一種平和的狀態,更能夠面對壓力。瑜珈不僅能夠讓人能夠調節自己的呼吸,讓大腦處在平和的狀態,繼而讓自己處在一種最佳面對壓力的狀態;在心理上,更能夠讓人產生對自我的控制感。當一個人孤單時,或是面對讓人心煩意亂的親人,負面情緒無法抑制地湧現,試著作作瑜伽,更能夠穩定情緒,不讓情緒綁架你。

自我的情緒調節

  心理學的研究中,發現當人越能夠辨識自己的情緒,那麼越能夠安撫自己,並且讓情緒穩定,避免與他人進入溝通的惡性循環。當在家辦公,與家人有衝突發生,先停止爭辯對錯,讓自己回到屬於自己的空間(例如:自己的房間),深吸幾口氣之後,將注意力回到自己的身體,感受一下現在的情緒。

與疲憊的自己對話

  當自己能夠知道自己的情緒時,尤其是焦慮或是疲憊時,好好傾聽一下自己的需要,尤其那位焦慮的自己,是不是扛了太多的工作,會不會太久沒有進行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,好好跟自己對話,安撫一下那焦慮的自己。

練習將工作領域畫出界線

  在居家工作時,界線從空間變成時間。在以往,換了空間就像換了心情,但現在需要練習是藉由時間幫助自己劃分。好比說自己確定了七點下班,那麼七點以後便不要再接任何公司的訊息。

  大環境的災難在近年來不斷出現,環境的壓力升高,增添了個人的無力感。如果將注意力過度放在災難新聞之中,只會讓自己無法活在當下的時刻,也無法好好感受生命的美好,以及可能的希望。最近疫苗不斷進口,台灣民眾高素養的表現,疫情的和緩指日可待。或許在這變動的時刻,未嘗不是一個機會,讓自己韜光養晦,蓄積能量,靜待疫情的惡夜過去,迎接希望的曙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