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因為你是我最在乎的人

By 林怡青 精神科醫師

當一個人活的真實,覺得生活饒富意義時,他可以在順應組織(或體制)以及發揮原創性之間游走,具備心靈自由的能力。

然而當人生遇上低潮,頓時受困於創傷失落的回憶、空洞感、無以名之的焦慮感之中,每個人內心可能都會小聲自問,「我怎麼了?我到底想要什麼?」

或者你已走跳江湖多年,為了求生存而抓取自己引以為傲的價值觀,直到有一天,無法再相信任何人,孤單感令人窒息。你不禁長嘆:「這世上到底有誰在乎過我?」 於是你不得不走進諮商室。

諮商室裡的眾生相,各個在外皆是驍勇善戰,但自信滿滿的姿態背後,隱藏的卻是容易受傷的自我,智性的發展往往超過了內在情感的滿足感。

佛洛伊德說,當孩子發現父母親不完全屬於自己(或者說並非只在乎自己)的時候,會轉而模仿自己最在乎的這個人(父親或母親):模仿她的價值觀、模仿她的內在與外在行為。如此一來,孩子就可以用愛自我來代替愛父母親,所以這個從自我當中分化出來的超我,就是自己所愛的人、所認同的人的化身,也是伊底帕斯情結的後裔(The heir of Oedipus Complex)。

當自我與超我可以和諧合作時,我們可以感覺到人生有清楚的目標。但若自我與超我之間發生衝突,例如: 「原來我不如自己想像的如此好;原來我不論如何努力,都沒有人會認可;原來老師(老闆)和母親一樣對我不滿;原來我就像母親評價的,就是太懶。」內心的譴責所造成的折磨,正呼應著內在對於失去愛的恐懼。佛洛伊德說:「一個人越無法承受失落、本我的驅力就越強烈、超我就越嚴厲,相反的,若能夠承受失落、自我就越有能力去接受父母親的個人特質,分辨自己與父母親的不同,並從豐富的先天跟文化資源中,逐漸發展出來獨特的自己。」

母女關係中,我們總是被提醒母愛的偉大,但孩子對母親的愛與在乎,化身於內在的那把量尺,影響她生存的姿態,那當中的錯綜複製,也往往造就了世代之間的強烈衝突。母女對戰的同時,彼此也同時充滿了無力感與愧疚感。

下次,當母親跟孩子說「我教導你是為你好,因為你是我最在乎的人」的時候,請別忘了,要保留一點空間與餘裕,讓孩子可以長成他(她)自己的樣子! 因為, 母親也永遠會是孩子內在最在乎的那個人!

因為,我們每個人都會願意為了自己最在乎的那個人,做出妥協與犧牲。但妥協太多的時候,自己就做不成自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