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財務心理學:找出網購4大破口

By 何盈盈 諮商心理師

  從三級警戒開始,mimi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,明明活得很樸素,每天就是上上網,也沒辦法出去玩,月底信用卡帳單來一看反而不減反增,她開始想是不是該去算命還是看個風水,看看自己的財庫是不是破了,讓白花花的銀子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流走。其實mimi的財庫的確是有破,而且一破就是破了四個。如果你也覺得錢老是不知不覺地就花掉了,那你也可以看看你是不是也有這些破口,讓你辛辛苦苦賺來的錢,都存到了店老闆的戶頭裡。

1.把花錢當省錢:行銷人員最喜歡用的就是「省」這個字,因為他們知道消費者看到這個字,腦筋就開始靈活地計算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省到,其實你一開始這樣想,錢包就有了破口。像差500元就免運費,買2送一最划算,帶大包裝省1/3,用折價卷就可以現省10%,這些都是要讓你多花多買,而且花的一定比省得多,雖然你想多買的也可以用到,但在看到省下多少這個促銷前,你根本不需要也沒想要,也就是「省」讓你硬生生地創造了購買需求,為了省小而花大。

2.到底要買哪個好:同樣是讓消費者聰明反被聰明誤的,就是給你幾個購買方式,讓你禁不住研究到底哪個最好,研究了半天,當然是要買最划算的那個。像線上內容訂閱常常會看到這樣例子:方案一,月繳240 ;方案二,年繳2800送一個月;方案三,兩年份5000,再加送2個月。你覺得那一個方案好呢?應該方案三是挺划算的吧,同樣,這時你的錢包就有破口了。其實還有一個選項,就是什-麼-都-不-買-!也許你只是網路隨便逛逛看到,想反正不要錢試用了一個月,然後眼前就出現了這三個選項,認真的你就開始想到底要買那一個,這就是行銷人員一步步引導你掏錢的方法。首先,試用會給你一個錯覺,你已經「擁有」了某樣東西,接下來你就該選眼前最划算的方案,保持你的這項擁有物。施主啊醒醒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,其實你可以什麼都不買,平白用它一個月。

3.你的錢沒有分身:你有沒有發現,因為最近沒辦法去逛街旅行,上網購物好像特別大方,平常忍住不吃的高檔料理或打死不買的貴森森衣服,這個月都刷得面不改色,看到帳單才發現又要吃土了。這是因為我們人會自動在心裡區分「心理帳戶」,假設你想一個月的薪水要吃飯,要租房,要旅行,要買日用品,四項開支區分清清楚楚,感覺花錢很有計畫,但麻煩的是,如果我今天沒有出國玩,我就會覺得我錢有多出來啊,我本來計畫是一個月要去一次小旅行,現在沒了這些開銷,其他我就可以花的寬鬆點。因為有了這個正當理由,所以宅在家裡這段期間,就會打破平常對吃飯、購物心裡的預設門檻,沒事就看、看了就買,刷卡刷得像是沒有明天,因為你忘記在哪一項開支下其實都沒差,每花一塊錢,就是從自己的存款活生生地減去了一塊錢,直到看到帳單才知道要校正回歸。

4.搶不到怎麼辦:疫情期間,從全世界各地這個之亂那個之亂,我們都可以看到「恐慌」是最好的促銷。不管多少庫存,要滿足恐慌心理帶來的無底洞需求,都是遠遠不夠的。只要我們看到別人在搶,一定會想跟著搶因為怕會搶不到,只要開始搶,你就會把對價格和實用性的考慮拋在腦後,因為不管怎樣現在只求有就好,有了就安心,越多就越安全。恐慌心態會引起我們對「控制感」的需求,覺得我現在一定得做點什麼才行,買買買就是最簡單粗暴的控制方式。在家裡看疫情新聞越看越恐慌,下一步就是上網大買特買。這種怕買不到的恐慌,也是平常行銷人員會用的飢餓行銷,看到人排隊感覺特別好吃自己就會跟著排;看到什麼商品標榜限時限量,馬下就要結束了,那即使本來不缺的也會買個雙份;花車特賣只要有其他人也在拿,你挑貨的動作就會更快,怕可能那件千載難逢的好貨被別人捷足先登了。恐慌性購買最好的解藥,就是讓自己情緒來時,先停那麼一下,問自己4個問題,想想這個東西, 你平常會不會買?會不會現在買?會不會用這個價錢買?會不會買這個數量?讓你不會被恐慌沖昏頭,每天收快遞到手軟,家裡滿滿都是紙箱。

  聰明消費其實就是避免過與不及,分清楚該花的和不需要花的。偶爾衝動一下沒關係,就當是盡自己的力量振興台灣經濟。如果希望擁有穩定安全的財務狀況,那就要小心破口,超前部署,讓自己每一塊錢都發揮最大量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