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網站

疫情後,你將如何重寫你的生活?覺察及反思

By 連玉如 臨床心理師

  當疫情下的三級警戒生活成為日常,強迫留白的時間讓我翻出多年前看過的書──為自己出征,一本看似為青少年書寫的心靈成長寓言故事,但是我曾經懷疑年輕人是否足以體會書本的重量。

  對我而言,疫情直接更動日常的規律、打亂生活腳本的重要性排序,面對疫情發展的無法掌握及不確定感,再伴隨足以反思自己的時間,為自己出征一書提及來自黑暗中的恐懼,與真誠面對恐懼進而突破自我而獲得內心深處的眼淚,就令我倍感共鳴。

  故事描述一位隨時隨地穿戴沉重盔甲,為拯救受難公主而準備上馬比武的武士。就好像忙碌的我們,在各式各樣理所當然的要求下,為保護自己也為提高工作及生活的效率,我們開始學會降低心靈的感受度,讓自己不致過於敏感,直到有一天我們和武士一樣,盔甲成為我們的一部分,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與評價,隨時擔心自己的表現不夠好,逐漸忽略自己的渴望及需求,讓自己習慣於應對進退的規則中。持續處於遲鈍狀態的覺察力,也許會讓我們以為自己擁有自由與快樂,直到有一天我們出現難以忍受的身心症狀,我們才有機會審視自己。

  但我們並不需要等到身心失調時才開始尋找自己,當疫情打亂過去理所當然的節奏,焦慮及不確定感,再加上身陷的心理衝擊,包括重新重視身體及健康、生活空白時間的規劃、無法以空間保護心理界線的家庭生活互動等,將迫使我們直接面對自己的感覺及感受,正如齊克果(1813-1855)強調不安及焦慮如何將生命催化出力道,他認為,焦慮是養成自我的情境,可以讓我們發展出「自我力量」並長出情緒韌性,即使焦慮如此令人厭惡,但他相信可以正面運用焦慮來讓自己成長。

  所以,疫情可以讓我們面對自己並且走回自已想要的軌道。

  為了珍惜這次被迫與自我情緒相處的機會,我邀請與我閒談的朋友們為這段時間的自己進行覺察書寫,記錄下自己的情緒、感受、想法及期待。畢竟情緒及想法的書寫本身就是抒解壓力的良好策略,學習表達自己的狀態,也能促成人我理解及親密感,進而調節及管理自己的情緒。

  當我們沒辦法迴避壓力的時候,我們可以思索並決定要不要接受壓力背後的禮物?等待疫情成為過去,「那美好的仗,我已經打過了」(提摩太後書 4:7),是否可以為自己的生命記錄下成長及改變的轉捩點。

  小華是國中的代課老師,她認為:我們是有限的。我們並沒有無窮的時間去完成我們想做的事。,凡事依靠自己且不斷努力的她認為生活竟然是發生在自己想像之外,她不希望只為經濟的安全感而投入大量的時間,她不再延宕對生活方式的期待,她認為自己想要的生活感覺是值得用時間去體會及發現。

  丁丁是公司的小主管,「我們生活在環環相扣的世界中,我們嚴謹要求的健康及安全環境,並不能單靠自己及家人就能完成,同島一命,我們與他人的聯結是如此的接近。」,丁丁希望自己可以更向身邊陌生人表達溫暖及善意。

  Gary認為:「即使生活在有限制的環境中,我們仍然可以決定如何過生活以及用什麼態度生活。」。當公司要求他居家辦公,他溫和堅定的劃分工作時間,將每天運動及與家人相處的時間,納入基本的生活規律。

  小吳是中年打工族,她被迫中止大部分的打工,「即使是被迫無法上班而擁有時間,我可以允許自己放慢步調生活,順便好好的休息。」,她當然為未來是否有工作而擔心,但她選擇說出自己的恐懼,接受大家的同理及關心,然後申請紓困補助並同步讓自己維持身體安適,以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來等待疫情後重新上工。

  小楊是忙碌的精英份子,每天工時超過十小時,「當我們可以覺察到什麼是生命重要的事,就願意為重要的事做決定,而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」,疫情讓她重新看待家庭及思索如何經營家庭,她決定即使在疫情過後仍維持每天與家人談心的時間,由於覺察到與家人的擁抱不再是件容易的事,她表示要學習擁抱並讓自己珍惜可以擁抱的感覺。

  經常受困於無法割捨渴望的小張認為:「力量是存在於現在,現在的我可以每天做些什麼,儲蓄自己來等待未來的自己。」,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讓他無法放棄任何想達成的目標,以致於沒能好好的達成一個目標。他開始願意好好的看待每一天時間的花費,即使很困難,但是他想嘗試回到時間管理的基本面,讓現在的時間投在重要的事,讓現在來打造未來的自己。

  故事的最後一章,武士感激的眼淚熔化了盔甲,他不再向他人證明自己真的夠好,他放棄了一切對別人的責難,他沒有評價,沒有成見,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一生。我們責無旁貸的成為自己生命的武士,是時候來審視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,面對時間及生命的有限,我們需要為自已想要的生活做決定,然後讓現在的時間落實自己的渴望及決定。改變習慣並不是容易的事,但可以提醒自己不需評價自己並相信自己夠好,勇敢地走出去吧。